裸思

孑然一身,裸思出浴,坦然札記

演講《本土正向人際關係》許詩淇學者

 
 
在參加這場演講之前,就已經在研究所本土心理學課堂上認識許詩淇學者。噢她的人,我超喜歡。講起話來不會讓你有距離感,就像是大學姐一樣,只要你想要了解的,她都願意傾囊相授。從她談起本土時散發的那股熱忱,真的讓整個教室的氣氛活絡起來。幾雙眼睛都盯著她看,腦中奔馳著各種想法,幾位大學生也毫不遲疑地想要討論。
 
以下紀錄這次演講給我比較大的震撼的幾個點:
一、問題思考要從整個脈絡往下看,要有系統的概念,不要做井底之蛙的思考。
二、質性與量化的堪海例子,讓我了解到各種研究法都有其優缺,研究者要各取所需懂得判斷。
三、本土研究室非常貼近當地民眾的,要怎麼做?從語言做起吧!欸心理學家,講人話!
 
好,看到這邊有了解的話,
要趕車的朋友就可以走了喔,睡眠不足的也可以開始洗了。 掰噗 <3  
有興趣的朋友,以下,正文開始。
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

「甚麼人,就做甚麼事。」──華人角色義務,難之又難啊!

華人的角色義務是很明顯的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圈圈叉叉勉勉強強。在角色裡面可以看到的是許多默默委屈的對偶關係。許詩淇學者所關心的世界,就在這些兩兩成對的關係當中,譬如親子,譬如婆媳。拿婆媳來舉例:
 
在婚姻板上面常常看到許多類似的標題:
[閒聊] 無法對婆婆說真心話
[婚前] 婚前的婆媳問題求解
 
裡面網友給的建議是五花八門。除了拍拍/抱怨/勸世/評價,上面的討論通常是針對這兩個人個性合不合、溝通技巧與方式,甚至還有星座血型等等。即便討論者眾,但還是沒有得到一個好解答。因為!講者強調,對偶關係不要只放在對偶關係談,要放在整個社會的脈絡下面談。華人父權家庭,從小從父居,嫁人從夫居。女性容易需要面對角色功能重疊、情感競爭等問題。這才是婆媳問題的根。
 
另外,從本土的觀點來看。華人的人際關係重點不在衝突,而在和諧。關係不是壞就壞到底,是可以轉化的。而和諧又有分實性與虛性,這裡先不細談。
 
 

「你要看甚麼東西,決定你怎麼看。」── 質性還是量化?

很多人會這樣開玩笑,但選擇質性研究法絕對不是因為太笨學不會統計,訪談法也是很難學的(詳見下段)。要選擇哪一種研究法,要拿哪一種工具,採取甚麼策略,要看的是──你 要 幹 嘛。
 
講者舉了一個非常棒的例子:假設我們初識一片大海,想要知道海裡有甚麼,我們可以怎麼做?

一、灑網下去,把東西捕上岸再分析
這就是量化資料的收集。盡可能抓所有東西,分類一下,給岸上的人看。這樣好像很豪邁,但捕到的東西,其實是會被網子大小、所處季節、海域所影響的。而且抓上來的東西我只能事後推論為甚麼它是長這樣,並不曉得真正在海底發生甚麼事情造成這個結果。恩,有其限制,我還能怎麼做?

二、潛水下去,自己用眼睛實地觀察
質化研究者偏好自己跳下去用眼睛看,再靠嘴上來跟岸上的人說海底世界長什麼樣子。可能會用某種特定分類方式跟岸上的人說,可能會按照看到的先後順序來說。但同樣的,也會受到人類無法潛到最海底所限制。
 
所以說「客觀真相」,是一種理想。不能說量化使用的方法比較不「人」就客觀,也不能因為研究者有主觀意識就說質性一定會比較背離真相。對小七來說,量化就是卜卦,用各種方式去猜(統計就是一種猜阿);質化就是觀落陰,研究者親自闖入他人內心去挖去看(掏心掏肺阿阿阿)。
 
好啦我知道我知道,講甚麼卜卦觀落陰不正經,我也準備了正經的筆記:
量化,數大即是美,數大可以得到通則。
質化,則較有深度。即便我只訪談一個人,我訪談得夠深,就能接近真理。
 
 

「讀書人哪,講那甚麼我不懂,不跟你聊了。」──本土研究要用本土語言。

而許詩淇學者在做他的研究的時候有採用質性訪談。質性訪談的過程當中,她提醒,一定要注意你所使用的語言有沒有符合「當地人的用語」。譬如一般心理系大學生可能都無法好定義的「建設性衝突」這個詞,顯然就不是用來跟一班大眾溝通的。如果你面對的是台灣傳統鄉鎮區的當地民眾,可能會使用的詞或許是「北蛤(台語中的不合)」。抓到受訪者的語言,非常重要。不要覺得「噢齁,我讀書人我驕傲,我這樣用詞比較精準」。精準的定義,應該是要打中你的受訪者。建立流暢無障礙不需多做解釋的溝通,還有願意和你敞開心胸聊的關係。象牙塔裏面的私語言,象牙塔裏面說去,只有在那裏,這些專有名詞的定義明確才對於討論有幫助。在外面的世界,我們需要講的是人話。
 
 
以上大概是這場演講中,針對研究思考我整理出的震撼點,但我還有很多很多遺漏的地方。整場內容講了許多人際研究的理論和細節,也是非常精彩,可惜我無法一一摘錄。所以說!下次再有許詩淇學者的演講,請大家手刀參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