裸思

孑然一身,裸思出浴,坦然札記

任性鞣直

還是會想要大家喜歡我

還是會想要我喜歡的人喜歡我

還是會想要把曾經喜歡的人封鎖

還是會想要一大堆一大堆

 

還是會一個衝動就劈哩趴啦

還是會一個在意就囉哩叭嗦

還是會一個怒氣就一個難過就一個怎樣就

那樣

 

很煩

真的很煩這種質量很差卻

很真的文字

真的很煩

 

因為都是實話

任性要被鞣直

需要慢慢慢慢慢慢來

然後我在急著

不要這麼真實

因為醜又幼稚又討厭又阿阿阿!!!

 

好,溫柔

呼吸

繼續

 

 

父親節禮物

我最喜歡的家庭幕次,就是晚上我拔抓我麻去運動去走走。
那是有固定腳本的,首先我拔會帥氣地一手撐牆壁,一面提出邀約。我麻會堅持把手邊事情完成,接著我格跟我迪會催促她快去。她一定記得把全家大小叮嚀一遍,卻忘記帶錢包或是手機。這是我覺得最可愛又最心疼的地方,因為重視家庭,所以就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較輕。

 

我從小覺得我拔跟我麻好像不太喜歡對自己好。
碎念中夾雜的訊息常常有「希望自己的辛苦可以換得我們好的未來」,但我很想說阿,我的好好的未來裡面也應該要有好好的拔麻。所以你們對自己好,就是對我好。但顯然你們有困難,上一代父母的偶像包袱。那就我來負責吧。

 

所以我就開始摸索禮物。噢,這非常難 = ="。
我送過親手做的圍巾、卡片等等,用此代表我的用心和在意。大一點有點工讀收入,就去選可愛的辦公文具、保護手腕的滑鼠墊,希望可以讓工時長的拔麻輕鬆一點點點點。後來自己開始注重健康,也送過守護健康的禮物。一開始很笨地選了根本就長得像藥丸的維他...好其實就是長輩認知的藥丸啦(嘆氣)。後來才觀察到,我們家的長輩們對於凡長得一副化學樣的膠囊&各種錠劑都感受不佳。後來買蜂蜜,反應就還不錯。

 

今年父親節,想到我最喜歡你們攜手去運動。於是我就買了除臭抗菌的運動襪,希望你們一起健健康康地走下去。愛你們。

 

f:id:feronique7:20160808161249p:plain

自拍吧

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2311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2453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2402j:plain

 

下次再有人跟你說,你照片誰啊不像,那是因為他沒好好看過你。但你也不能怪人家,畢竟你留給人家的深刻印象,都是關於內在的多。而且好好看你,是你的功課。

 

怎麼做? 自拍吧。覺察自己的身體,記錄自己的表情。這都是稍縱即逝的阿。拿出隨身攜帶的工具,任何時候都可以練習。

 

我是一個很享受自拍的人,進行自拍禪已經一段時間了。為甚麼稱做禪呢?因為我投入了高度的注意力在,觀察畫面上呈現的光影、肌肉如何牽動表情以敘述內在思緒、髮縷位置影響之下的臉型,以及精神狀態與腦海想像造成的眼部神情......等等一切在當下產生的資訊。帶給我的心流很平靜,我正在認識自己。

 

自拍的有趣在於轉檔,它既不能完整也無法立體,因此給的驚喜是:「原來我的身體3D轉2D之後,這個角度是這樣,那個角度是那樣。」這無關乎外界覺得你好不好看,只管自然表露當下你的樣子。我們沒要去選美博票數,目的是想要忠實記錄逐漸改變中的自己。對於身體表象我不是很有自信,因此曾經拒絕去認識她。好醜阿,拍甚麼拍。想起她的時候,幾乎都是想改造她的時候(歉)。開始幾乎每天自拍之後,我探索了許多角度、不同時刻、每樣心情、各種光源下的她。我不反對用自拍軟體,事實上我超愛變換各種濾鏡。管他誰說甚麼呢,畫面上就是你,你就是你。

 

 

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4136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3847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5837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31025j:plain

 

一開始只是想要清楚自己多變的外貌,後來在回顧時才發現這些照片幫助我回憶當時的故事背景。這張是第一次遇見他的傍晚,覺得自己非常帥氣有魅力(發文要附圖,但瞧瞧這甚麼姿勢根本在發神經阿算了)。那張是哀傷到不可思議,難得那麼悲觀就拍起來當以後的對照資訊吧。欸?這張......原來那天我竟然是這種心情。於是後來我便時常在感受到自己有某種情緒/在特定人事時地,關注自己、開啟相機。

 

「我不想忘記我自己」系列之一,自拍吧。

 

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31039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5607j:plainf:id:feronique7:20160730024501j:plain

 

書/靈

 

重看一本約莫六年前看過的書,
發現自己感動的文句已然不同,得到的體悟感觸有了變化。
心中突然非常嚮往用這樣的方式,逐漸風化、老去。

 

買書,有讀它一輩子的念頭才買。
別妄想匆匆草讀一次就要值回票價,也別想著打動你的用借的就好。好比新單車不買計程碼表,日後無法細數那些感動。有了網際網路,上得了紙張的,就不是那些0101的訊號可以記錄的東西。於是讀書,不是用眼的事情而已,好的文字,要你耗費生命來讀。

 

讀書,劃線與眉批是自然。
這筆呢,最好找一隻濃淡乾溼、持色不久、願意隨紙張舊黃的。日後再讀,有時會想回應以前的想法。看各種年代的顏色層疊,知道原來自己的想法就是這樣漸變而來。然後養書旅程就這麼走著。

 

養書,帶它上車、上桌、上屋頂;入浴、入廁、入夢鄉。
任它摺痕、鞣成毛邊也沒關係。總之,就是故事。書裡邊寫的故事,可別忘了書本身也載得故事。吶,你看,紙張留下的水漬多是一時大意。但這本上面這特別棕的,是那晚他和我一起買的耳掛式咖啡。那時聽他的話不太晚喝,把剩的放了個不可靠的罐,放包裡結果瀝出沾到的。

 

我的皮囊就這樣了,我吃進的能量與耗費的能量決定它的外觀。
噢,但我的靈魂,我不確定肉身之後還在不在的靈魂,我滋養祢、雕塑祢、昇華祢,奉祢為信仰。趁我還沒化成一堆灰煙,趁我還確定祢在。

 

 

 

 

那誰

我暫緩。

 

因為我的心裡還在自私地期待那誰未來的模樣,找個大概像樣的石頭之後,再慢慢百般磨刻。任誰怎可能甘願受那銼刀刨呀刨掉原生的個性呢?我肯定只好以王水命令銷蝕,最後兩敗俱傷。

 

因為我還認定那誰就是那位命中要終老、苦難要攜手的人,所以在路程中那誰最好是按照我的劇本走,以免我忍不住要控制,並不自覺將兩套標準當成角色義務。

 

因為我還認為有名就有份,有付出就有收穫。我只要給得越多,就越洗白成受害者;而那誰卻往往在後來,越走越向可惡而不知回報的壞人。

 

因為我總覺得「感覺」怎麼會有太多的問題,即便真的太多也不是個問題,並肯定是要被那誰呵護重視的。

 

因為我總好奇更多更廣更深,這嘗一點,那沾一點,並根本無法同時兼顧。各種值得奔忙的事情,都吸引我去拖延那些寧靜美好的句讀與安頓。

 

因為我還沒修行到,我想要到達的高度,也只想在意如何撥開我這山的雲霧。他山之石可以慢一點再來攻錯,目前沒有誰可以效力的地方。

謝謝了,我先自己忙。

 

 

 

演講《本土正向人際關係》許詩淇學者

 
 
在參加這場演講之前,就已經在研究所本土心理學課堂上認識許詩淇學者。噢她的人,我超喜歡。講起話來不會讓你有距離感,就像是大學姐一樣,只要你想要了解的,她都願意傾囊相授。從她談起本土時散發的那股熱忱,真的讓整個教室的氣氛活絡起來。幾雙眼睛都盯著她看,腦中奔馳著各種想法,幾位大學生也毫不遲疑地想要討論。
 
以下紀錄這次演講給我比較大的震撼的幾個點:
一、問題思考要從整個脈絡往下看,要有系統的概念,不要做井底之蛙的思考。
二、質性與量化的堪海例子,讓我了解到各種研究法都有其優缺,研究者要各取所需懂得判斷。
三、本土研究室非常貼近當地民眾的,要怎麼做?從語言做起吧!欸心理學家,講人話!
 
好,看到這邊有了解的話,
要趕車的朋友就可以走了喔,睡眠不足的也可以開始洗了。 掰噗 <3  
有興趣的朋友,以下,正文開始。
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

「甚麼人,就做甚麼事。」──華人角色義務,難之又難啊!

華人的角色義務是很明顯的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圈圈叉叉勉勉強強。在角色裡面可以看到的是許多默默委屈的對偶關係。許詩淇學者所關心的世界,就在這些兩兩成對的關係當中,譬如親子,譬如婆媳。拿婆媳來舉例:
 
在婚姻板上面常常看到許多類似的標題:
[閒聊] 無法對婆婆說真心話
[婚前] 婚前的婆媳問題求解
 
裡面網友給的建議是五花八門。除了拍拍/抱怨/勸世/評價,上面的討論通常是針對這兩個人個性合不合、溝通技巧與方式,甚至還有星座血型等等。即便討論者眾,但還是沒有得到一個好解答。因為!講者強調,對偶關係不要只放在對偶關係談,要放在整個社會的脈絡下面談。華人父權家庭,從小從父居,嫁人從夫居。女性容易需要面對角色功能重疊、情感競爭等問題。這才是婆媳問題的根。
 
另外,從本土的觀點來看。華人的人際關係重點不在衝突,而在和諧。關係不是壞就壞到底,是可以轉化的。而和諧又有分實性與虛性,這裡先不細談。
 
 

「你要看甚麼東西,決定你怎麼看。」── 質性還是量化?

很多人會這樣開玩笑,但選擇質性研究法絕對不是因為太笨學不會統計,訪談法也是很難學的(詳見下段)。要選擇哪一種研究法,要拿哪一種工具,採取甚麼策略,要看的是──你 要 幹 嘛。
 
講者舉了一個非常棒的例子:假設我們初識一片大海,想要知道海裡有甚麼,我們可以怎麼做?

一、灑網下去,把東西捕上岸再分析
這就是量化資料的收集。盡可能抓所有東西,分類一下,給岸上的人看。這樣好像很豪邁,但捕到的東西,其實是會被網子大小、所處季節、海域所影響的。而且抓上來的東西我只能事後推論為甚麼它是長這樣,並不曉得真正在海底發生甚麼事情造成這個結果。恩,有其限制,我還能怎麼做?

二、潛水下去,自己用眼睛實地觀察
質化研究者偏好自己跳下去用眼睛看,再靠嘴上來跟岸上的人說海底世界長什麼樣子。可能會用某種特定分類方式跟岸上的人說,可能會按照看到的先後順序來說。但同樣的,也會受到人類無法潛到最海底所限制。
 
所以說「客觀真相」,是一種理想。不能說量化使用的方法比較不「人」就客觀,也不能因為研究者有主觀意識就說質性一定會比較背離真相。對小七來說,量化就是卜卦,用各種方式去猜(統計就是一種猜阿);質化就是觀落陰,研究者親自闖入他人內心去挖去看(掏心掏肺阿阿阿)。
 
好啦我知道我知道,講甚麼卜卦觀落陰不正經,我也準備了正經的筆記:
量化,數大即是美,數大可以得到通則。
質化,則較有深度。即便我只訪談一個人,我訪談得夠深,就能接近真理。
 
 

「讀書人哪,講那甚麼我不懂,不跟你聊了。」──本土研究要用本土語言。

而許詩淇學者在做他的研究的時候有採用質性訪談。質性訪談的過程當中,她提醒,一定要注意你所使用的語言有沒有符合「當地人的用語」。譬如一般心理系大學生可能都無法好定義的「建設性衝突」這個詞,顯然就不是用來跟一班大眾溝通的。如果你面對的是台灣傳統鄉鎮區的當地民眾,可能會使用的詞或許是「北蛤(台語中的不合)」。抓到受訪者的語言,非常重要。不要覺得「噢齁,我讀書人我驕傲,我這樣用詞比較精準」。精準的定義,應該是要打中你的受訪者。建立流暢無障礙不需多做解釋的溝通,還有願意和你敞開心胸聊的關係。象牙塔裏面的私語言,象牙塔裏面說去,只有在那裏,這些專有名詞的定義明確才對於討論有幫助。在外面的世界,我們需要講的是人話。
 
 
以上大概是這場演講中,針對研究思考我整理出的震撼點,但我還有很多很多遺漏的地方。整場內容講了許多人際研究的理論和細節,也是非常精彩,可惜我無法一一摘錄。所以說!下次再有許詩淇學者的演講,請大家手刀參加!
 
 
 
 

不小心抄襲的心理學

‪#無意識剽竊‬  ‪#大腦背叛了你想原創的心‬

最近好多起抄襲事件,剽竊不管是在學術界或是任何創意領域,都是大錯特錯的事情。但堅持原創一定那麼直覺嗎?不的,科學上,它是困難的。一位我非常喜歡的詩人在被控抄襲時,承認自己可能真的在學習寫詩的過程中無意間模仿了。其實只要了解其中的心理學,是可以對人性有更多的寬容的。

 

「靈感湧現?可能只是大腦偷搬記憶。」

是的,很遺憾。人類有可能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,不小心錯把記憶中的材料,當成是自己的原創。這就是你的潛隱記憶 (Cryptomnesia) 在銃康你啦!

 


「等一下,你怎麼知道韓國首都更名首爾的?」

想不起來齁,沒關係我也是。人類記憶有分 情節記憶 (episodic memory) 和 語意記憶 (Semantic Memory)。前者讓你回想時像在腦中播放電影;後者卻去除了故事背景,只留下精練的概念。聽起來前者很棒、後者很廢嗎?欸但醬其實蠻好的R,不然考試每答一題,腦中就要上演怎麼學到那個概念的不就很忙(包你寫不完)。雖然這樣很快,但也因此造成了許多 無意識剽竊 (unconscious plagiarism)。
   
可能會如何?大家只會記得一群人腦力激盪了一個超棒idea,可沒人記得清楚是誰先說,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誤以為自己就是那個天才。或是欣賞 / 研習了別人的作品之後,自己創作時就在無意中挪用了一些元素 / 產生了相近的構想。大腦的設計,背叛了想要原創的心。

 

 

「好咩,大腦愛抄襲,但我不愛啊!如何解?」

[如果你是創作者]
為了預防自己的腦在原創時幫倒忙,你可以:將會議安排得較固定、主動註明這個想法出自誰口或從哪裡看到的。

 

[如果你被抄襲了]
先別急著噴髒話或指責別人,如果你確定這真的是你的原創,請溫柔而堅定地站穩著作權。先禮貌地確定對方有沒有抄襲的意思,一切都可能只是人腦的不精良設計而已。

 

[如果你無意間作出了和別人很像的創作]

這沒什麼,只要你並不是有意的,別急著否定自己。人心跟人腦很常不在一起的,腦子也會逆襲,背叛你想原創的心意。誠摯地說明,讓大家了解你的心情,這應該是最好的解方了。

 

 

本文改寫自:

www.bbc.com